一、太陽能發電板的建置條件有哪些?
混合型系統太陽能板要順利運作、合法併聯電網,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:
▶合法建地
建築物必須擁有合法的建照執照或使用執照。
▶充足的日照
日照是影響發電效益的關鍵因素。建議在安裝前進行現場評估,確認是否有樹蔭、高樓或其他遮蔽物會阻擋陽光。
▶屋頂結構安全
屋頂需具備足夠的承重能力,才能支撐太陽能模組與鋁架結構。若有疑慮,應由土木或結構技師進行檢測與出具安全報告。
▶須通過台電及政府審查
申請過程須取得台電的併聯審查,以及地方政府的相關審核。相關申請可以委託立迅能源科技交由辦理。
二、目前太陽能系統的主流方式
依不同的地點及環境條件,太陽能系統的安裝方式也會有所差異,以下是目前臺灣主流的 3 種安裝類型:
● 併聯型
指與電力系統併聯運轉,並且傳送部分或全部電能給台電公司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。併聯型設備輸出之併接點可能位於用戶所有之內線、或位在台電公司新設之外線,取決於設置者使用電能的模式與收購類型。
● 獨立型
獨立型太陽光電系統一般的定義是使用蓄電池及逆變器(Inverter)直接供電給負載,適用於高山、離島、基地台…等市電無法到達的地點系統,其系統會因建造方式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,系統的複雜度完全依供應的負載而決定。
● 混合型
結合了併聯型和獨立型的特點,與台電電網並聯,同時也具備儲能系統,可以根據需求調配用電來源,即使電網出現斷電意外,也有一定的備用容量可以支援供電,提升能源管理效率。
三、要如何計算太陽能發電量?
在了解太陽能系統時,一定會疑惑:「如果我蓋了太陽能,可以發多少電?」只要掌握計算公式及影響因素,就能評估每日或每月的發電效益,推算回本時間與節電成效。
太陽能發電量一年大約多少?
以經濟部能源局所公布的數據為基準,太陽能發電量的公式如下:
太陽能光電系統一年發電量=設置地區平均年日照小時×(設置面積(坪)÷2)
<例>以200坪的屋頂作計算,200÷2= 100瓩,一年的太陽能發電量計算為:
太陽能系統一年發電量=裝置容量100瓩×假設該地區日照量3.5 × 365=127,750度
-
光電板功率(kw):指裝置容量,光電板容量逐年增高,目前的400~500W, 也就是0.4~0.5kw。
-
日照時數(h):指每天平均可供光電板有效發電的時間,會因為地區、天氣、季節、周遭環境等因素影響。
-
系統效率(%):系統實際運作過程中,有些能量不可避免地會自然損耗,例如逆變器轉換效率、線損、灰塵遮擋等因素影響。
四、如何計算太陽能系統賣電收入?
售電價格會依設置類型、地區、使用高效能模組,而有所不同,依每年度經濟部能源署公告為準,參考「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」作計算:
年收益=年發電量 × 售電電價(元/度)
<例>以200坪的屋頂作計算,裝置容量200÷2= 100瓩,以114年公告電價為例,售價價格為$4.0432元/度
太陽能系統一年發電量127,750度×$4.0432=562,509元(四捨五入)
五、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需要哪些成本計算
常見影響太陽能發電成本的因素有:
- 面積:實際安裝光電板的整體面積。
- 種類:結構體、太陽能發電機的種類,包括重量、溫度、晶矽電池片等都有影響。
- 容量:系統的總設置容量,也會影響價格。
- 發電量:太陽能電池的發電量、發電功率。
- 安裝費用:相關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安裝、設計及建置費用。
太陽能發電建置費用也會依照建置方式、工法和所需建材等因素而有所不同,包括逆變器、電池、鋼構支架、保險絲、人工、運輸、申請等有關。


